发布者:科研管理 时间:2013-04-08 阅读次数:994
2013年4月,教育部下达通知,正式公布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名单。我院马铁驹教授发表在《Management Science》上的Coping With Uncertainties in Technological Learning获得二等奖(管理学/论文奖)。
本届经专家评审、面向社会公示和奖励委员会审核通过,共产生获奖成果830项,其中一等奖45项,二等奖250项,三等奖518项,成果普及奖17项。
评选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是“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重要内容,是教育部为表彰和奖励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的成绩,激励广大科研工作者严谨治学、勇于创新、锻造精品,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自1995年以来已评选六届,共有3220项优秀成果获奖,一直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奖项。
获奖论文简介
基本观点:
1)现有的分险因子法在处理技术学习的不确定性时非常依赖于决策者的风险态度,本论文提出的风险限制法相对来说更为客观。
2)考虑技术学习的情况下,如果政策干预得当,“发展低碳经济不用付出太多额外成本”,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3)考虑技术学习的情况下,优化的技术战略也可能出现“路径依赖”。
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
提出了给技术学习不确定性带来的潜在风险成本设定一个上限的“风险限制法”。跟原有的“风险因子法”比较起来,“风险限制法”较少依赖决策者的主观风险态度,具有更为客观的特点。
利用一个简化的能源系统优化模型对比了“风险限制法”和“风险因子法”对技术战略的影响,并得出两个对制定能源政策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1) 考虑技术学习的情况下,两种完全不同的技术路径可能要付出的成本是很相似的。而这两条不同的技术路径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排放场景。这就意味着,如果有较早的干预,一个经济系统可以被导向到低碳经济,而不用付出太多额外的成本。
2) 技术发展的“路径依赖”,传统上用演化模型来解释和说明。本研究给出提示,“路径依赖”也可以从优化模型的角度来解释:存在技术学习的情况下,存在着总成本相似的、超过一个的最优解,系统有可能被引导到其中某个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