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教授论“阴阳与悟性”

发布者:工商管理系     时间:2017-07-18     阅读次数:1024

7月16日下午,西交利物浦大学教授李平应邀在档案馆104会议室,作了题为“中国管理本土化中的阴阳与悟性”的学术报告。参会的有上海交通大学井润田,华东师范大学贾利军,我院阎海峰、景奉杰、郝斌、吴冰、彭泽余、郭毅、陈万思,以及特地赶来的合肥工业大学两位博士生。


李平首先详细解读了矛盾和阴阳的区别,他认为中国的阴阳是“相生相克”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黑格尔辩证法认为矛盾是逻辑上有问题的东西,是可以解决的,也是必须要解决掉的。然而,悖论是不能解决的,是永远存在的,凡是可以被解决的就不是悖论。亚里士多德认为“非黑即白”,黑格尔则认为黑白是合起来的,必须选灰。但是,阴阳的观点则是,黑里有黑,白里有白,还有灰。


从操作化层面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则是阴阳讲究的是不对称的平衡。矛盾在任何情况下“五五分”是极其不稳定的,往往会被相互取代掉。二则是阴阳是变化的,但是与黑格尔所说的量变与质变关系不一样,黑格尔认为只要有量变,且到达一定程度,就一定会引起质变,李平则认为,只要不到那个转折点都不会发生质变,在转折点之内随时都可以不断地平衡。三则是事情不能一清二楚,太多太少都不好,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讲究的是不对称的平衡。

 

关于本土研究,李平认为,最高境界的“本土”,是以自己(中国)为原创,加之融合西方,站在两个巨人的肩膀上(中国传统和西方科学),这样既能解释中国现象,又能解释西方现象。与此同时,在当前西方强势的话语体系之下,他鼓励纯本土研究,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对它进行“容忍”和“保护”,先养活“本土”这一弱势群体,使之能够有与西方展开对话的基础和条件。加之现在西方对“悖论管理”持开放态度,这时候中国学者应该把握机遇“借势而为”。


李平教授认为,“悟性”通常是指人们在下意识被释放,不被原有的观念所束缚,把自己放在“玩耍”的状态,打破原来所有的规则,清空归零、放松去寻找本质的、内在的东西。它既不是理性的,也不是感性的,而是感性和理性的综合。现实世界中,一种复杂的现象往往会有很多种解读,而每一种解读都是成立的。故而,在黑暗中摸索,就需要“悟性”,西方现在也越来越强调“直觉”和“模糊性”。创新思维有四个阶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顿悟阶段和验证阶段。西方现有文献都集中讨论创新的准备阶段和验证阶段,但是无法解释酝酿阶段和顿悟阶段。然而,心理学的“下意识思考理论”为酝酿阶段和顿悟阶段提供了理论支持,该理论认为在下意识的情况下,人们的创造力发挥远远大于有意识的情况下。

 

×请先登录

账  号

密  码